欢迎访问广发平台!

实验操作小课堂:反向吸液,让移液更精准

医学实验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、细胞生物学、病理学、免疫学的实验;SCI论文主要包括论文翻译、母语润色改写;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、实用新型专利、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;专著主要包括单篇学术论文、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的出版。

实验操作小课堂:反向吸液,让移液更精准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

在实验操作的众多细节中,“反向吸液” 是一项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技巧。尤其对于粘稠液体、易产生气泡的样本(如血清、甘油溶液),正确使用反向吸液法能将移液误差降低 40% 以上。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拆解这项技术,让你的移液操作更精准。
一、反向吸液的原理:对抗液体 “倔强脾气”
常规吸液时,按下按钮至第一停点再释放,液体依靠枪内负压吸入枪头。但粘稠液体(如 10% 甘油)会因表面张力吸附在枪头内壁,易导致实际移取量偏少;而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(如细胞培养液)则容易产生气泡,干扰体积判断。
反向吸液的核心是 **“超额吸入,精准排出”**:先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(最大量程位置),释放时吸入的液体量会略多于目标体积,此时枪头内壁的残留液会被 “预填充”;排出时只需按至第一停点,残留液便会留在枪头内,确保实际转移量与目标一致。
二、适用场景:这些情况必须用反向吸液
并非所有实验都需要反向吸液,以下 3 类场景尤其推荐使用:
高粘度液体:如甘油、蔗糖溶液、血液制品(血清、血浆)等,这类液体在常规吸液时会有 5%-10% 的残留误差。
易发泡液体:包括蛋白溶液(如 BSA)、洗涤剂(如 Tween-20)、细胞悬液等,反向吸液能减少液体冲击,避免气泡产生。
微量移取(<50μl):当移取体积小于枪头量程的 10% 时(如用 200μl 枪取 10μl),反向吸液可降低因枪头死体积导致的误差。
三、标准操作步骤:4 步掌握核心要领
设定体积:根据目标量调整移液枪刻度,注意选择合适量程(如移取 30μl 应使用 100μl 枪而非 200μl 枪)。
预压按钮:垂直握持移液枪,拇指按下按钮至第二停点(感受明显阻力处),保持按压状态。
吸入液体:将枪头垂直浸入液面 2-3mm(避免过深导致外壁沾液),缓慢释放拇指,让按钮自然回弹,此时枪头内液体体积会略多于目标值。
排出液体:将枪头贴壁倾斜 45°,轻轻按下按钮至第一停点,停留 2 秒(让粘稠液体充分流出),此时不要完全按到底。
弃去残留:移开枪头,松开拇指让按钮复位,枪头内的残留液无需排出,直接按常规方法弃去枪头即可。
四、常见误区:别让这些错误毁了操作效果
枪头浸入过深:若液面超过枪头 1/3 高度,会导致外壁残留过多,反而增加误差。正确做法是保持枪头尖端 2-3mm 浸入液体,吸液时若液面下降,可缓慢下移枪头。
释放按钮过快:快速回弹会带入气泡,尤其对发泡液体影响显著。应让按钮以 “自然速度” 复位,整个过程约 1-2 秒。
排出时按至第二停点:这是最容易犯的错误!反向吸液的关键是 “只排第一停点”,若按到底会将残留液也排出,导致移取量偏多。
五、实战技巧:让反向吸液更精准的 3 个细节
枪头预润洗:对于极度粘稠的液体(如 50% 甘油),可先按反向吸液法吸入 - 排出液体 1-2 次,让枪头内壁形成均匀液膜,进一步减少残留。
温度平衡:当液体温度与室温差异较大时(如从 4℃冰箱取出的试剂),建议先将试剂放置 15 分钟至室温,避免因温度变化导致的体积波动。
垂直操作:吸液和排液时保持枪头垂直,倾斜角度不超过 15°,防止液体沿枪头外壁流淌。
反向吸液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操作调整,却能在关键实验中起到 “四两拨千斤” 的作用。比如在 qPCR 实验中,对标准品的精准移取直接影响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;而在细胞计数时,反向吸液能减少细胞悬液的气泡干扰,让计数结果更可靠。
下次处理粘稠或易发泡液体时,不妨试试反向吸液法,你会发现实验数据的重复性会有明显提升。如果在操作中遇到特殊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~
 
上一篇:裸鼠皮下肿瘤造模前饲养全攻略
下一篇:返回列表
热门推荐
>
<